找到相关内容19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的基本思想和禅学意义

    ,使禅的观念扩大了。影响所及,东晋士人已开始提出:“开士行禅非为守寂,在游心于玄冥”(谢敷《安般守意经序》,见《出三藏记集》96)。因此,以“悲盟弘普”的名义,往来于朝野,混迹于尘侣,都可算在禅行之列...

    潘桂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763975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5)

    集诸禅师楷定禅行宗旨,以会为禅宗第七祖。会传惟如,如传惟宗,宗传道圆,圆传宗密,五叶相承,号荷泽宗。宗密嗣贤首为第五祖,荷泽之道渐衰。  宗密《禅门师资承袭图》明荷泽宗旨云:“诸法如梦,诸圣同说。故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764554.html
  • 禅是佛教吗? ——“批判佛教”关于禅的观念检讨

    史上“定”的流行,强化了对于思想概念的拒绝。松本以神会的“无念”为典型,说明中国禅是如何与佛慧的概念倾向格格不入的。因此,对于“批判佛教”而言,禅行的目的,不是要回到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一种形而上的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864599.html
  • 汉魏的禅学与般若学

    特人经、佛说禅行三十六品经中亦有详细表越,这些表述充满着宗教的罪恶意敲与戒律观念,如言守意即是不犯戒、不堕罪,守意是为了止恶等等,此处不作簧述,但绸指出,数息之法,在形式上实可与中国道敛之食气、吐纳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064796.html
  • 荷泽大师神会传

    冲传》,我另刘楞伽宗考》)。他们注重苦行苦修,看轻一切文字魔障,虽然还不放弃印度的禅行,已可以说是印度佛教中最简易的一个宗派了。革命的中国南宗出于达摩一派,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。   但在那烦琐学风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664866.html
  • 慧能禅学思想研究

    慧能禅学思想研究   温金玉   在中国禅学思想史上,慧能禅法的确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,使禅宗一脉别开生面。他不仅融会发展了涅架佛性学说和般若空观理论,而且海纳百川,吸收融摄了中国传统的儒、道思想,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。这一思想体系由于是在般若非有非无的空之基础上构筑起来的,因此,其禅学理论则表现为一种“不道之道”,落实于禅行生活中,则成为一种任运自在的&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0764978.html
  • 略论楞伽师、楞伽禅与中国禅宗

    发展了随缘而行。特别是到了僧璨和道信,“不用求真,唯须息念”(《信心铭》),“任心自在,莫作观行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四)等禅学思想落实在禅行实践上,便形成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765680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下)

    落实到个体经验的层次,在禅行中从事现象学还原的操作[53]。  从哲学方法,或更精确地说,从“观”作为富哲学意涵之宗教方法来看,十二缘起观与五重唯识观也都同样在运用悬置与还原法,即早期佛教的逆观流转缘起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565973.html
  • 评元晓关于《大乘起信论》的疏解

    。由此评述坐禅的五个条件和五肢安置的坐姿,并从“数息”说起,历陈内心禅行的种种路程,包括坐禅人魔的各类表现和克制的途径,以及得禅时刻的身心感受,诸如“八触”之类。这其中固然有沿袭前人的说法,但绝不排除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867234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(续)

    达磨门下慧育与慧可分别表示静默实践与方便通经的二流。慧育重行,以“二入四行”为归依,禅风中有轻教慢经的倾向,成为后世“教外别传”一类禅的“象征”;而慧可注重禅行的同时,并不一概销知于行,对经教也未全盘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1.html